中医认为血虚是怎么回事(中医说的血虚是怎么回事)中医认为血虚是怎么回事(中医说的血虚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中医认为血虚是怎么回事(中医说的血虚是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血虚是怎么回事(中医说的血虚是怎么回事)

中医,给人的感觉是玄且难,其实,这正是应了“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句话。

本期谈谈中医的“虚”。

虚,就是空虚的意思:形体的瘦弱,叫虚;血和津液的不足,叫虚;气的不够用,叫虚:精的亏少,叫虚等等。说得更简单点,凡是人体正常需要的东西出现不足,都叫虚。因这些不足而出现的病证,中医就难叫虚证。虚证有很多种,本文先讲一讲气虚、血虚这两种常见的虚证。

【气虚】

什么是气?

中医学气的概念很多,种类也很多。

能被人体利用的气,叫清气。

清气被利用后的气,叫浊气。

人在胎儿时期从母体中获得的清气,叫做“先天之气”,也叫“元气”人在出生后通过呼吸和饮食而摄入体内的清气,叫“后天之气”

存在血脉中的气,叫“营气”存在于体内的血脉之外的气,中医叫“卫气”。

血虚

人活一口气。人体中唯一具有自主运动性的物质就是气,其余所有的物质都是随着气的运动而运行的,所以,气具有推动作用。血的运行靠气来推动,津液的布散也是靠气来推动。

运动就会产生摩擦,摩擦生热,所以,气具有温煦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气的运动速度相对恒定,所以,产生的热也相对稳定。一旦出现异常,使得气的运动速度增强,不管是疾病所致还是自主运动所为,都可使产热过多,于是人体就会感到“热”。

清气是脏腑发挥功能的物质。脏腑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就不会外出,津液就不会无辜流失,这就是气的“固摄”作用。

气虚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就是正常的脏腑功能。肾气,就是肾功能;心气,就是心功能;肝气,就是肝功能;脾气,就是脾功能;肺气,就是肺功能。

注意,这里谈的是中医上的概念,和西医上谈的截然不同。比如中医上谈的脾功能,主要指脾的运化、升清、统血等作用,而西医上的牌功能多指滤血、储血、造血、免疫。

人体脏腑功能正常,可以抵御外邪的侵袭,这就是气的“防御”作用。清气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让人体发挥功能,比如我们的运动、油志活动等都需要清气的参与。

气虚

什么是气虚?

中医上谈“气虚”中的气,指的是清气。包括人在胎儿时期从母体中摄入的清气和出生后通过呼吸及饮食进入体内的清气。

气虚,就是清气的不足。因清气不足而导致的病证,我们就叫“气虚证”。

由于气具有推动作用,所以,气虚之后,推动作用下降。行血无力,不但可以出现血瘀,而且还会出现“脉虚弱”:不能正常布散津液,津液多的地方会出现“痰湿水饮”,津液少的地方会出现“津亏”现象。

气虚

气具有温煦作用,气虚之后,温煦作用下降,故而人体可出现怕冷、四肢冰凉的感觉。

气是脏腑功能发挥的物质,气虚之后,脏腑功能下降,就会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气短;气虚之后,对津液的固摄作用下降,这时就会出现“自汗”。

也正是因为气是脏腑功能发挥的物质,故而:肾气虚,说的就是肾的功能下降;心气虚,说的就是心的功能下降;肝气虚,说的就是肝的功能下降;脾气虚,说的就是脾的功能下降;肺气虚,说的就是肺的功能下降。

肾主纳摄,肾气不足,肾功能下降,这时就会出现固摄无力的情况,有人就会有小便频数,夜尿频多,或遗尿,或遗精,女子还会出现月经淋漓不尽,带下清稀量多,或胎动易滑等情况。

气虚

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心功能下降,血脉运行不畅,这时就会出现心悸、怔忡的情况。这个就如汽车的发动机,在泥泞之地比在平坦的路上其转速要快一样。

肝主疏泄,肝气不足,肝功能下降,疏泄不利,这时就会出现气滞气郁的“胀满疼痛、走窜不定、善太息”等情况。

脾主运化,脾气不足,脾功能下降,运化失常,津液不能正常布散,这时就会出现食积证,产生痰湿水饮。

肺主宣肃,肺气不足,宣肃功能下降,则容易出现咳喘、胸闷等症状。

如何治疗气虚?

病情较轻者,要增强清气的摄入,有条件的可以适当的吸氧。一般情况下,需要到树木多的地方多活动,当然,活动以自己不感到累为度。尽量中午太阳好的时候出去活动,阴天或者下雨天,尽量不要外出。多吃山药、大枣等。

病情较重者,就需要用中药调治,药物可选补气之品,如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茯苓、白术、甘草等。病情不轻不重者,可以选用适当的中成药来治疗,如补中益气丸等,以上情况也均需遵医嘱。

补气血中药

【血虚】

什么是血?

血,中医认为是血管里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红色液体。现在,我们都知道,人体里面的血管有动脉和静脉之分(这里不谈肺动脉和肺静脉),虽然这两种血管里面都存有红色液体,但相对来说,动脉血鲜红,静脉血暗红甚至紫黑,而且,动脉血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故而严格来说,动脉血才是中医上谈的“血”。也正是由于静脉血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血”,所以女性正常的“月经”才不会使人出现“血虚”之证。

认识中医的气虚和血虚

什么是血虚?

血虚,就是因正常的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血的不足而出现的病证,也叫血虚证。

其出现的原因有三种:一是血的生成补充出现了问题,比如长时间没有吃饭、造血的骨髓发生异常等等;二是血的消耗太过,比如经常熬夜、大出血等;三是中间的道路不通,血流受阻,比如血瘀、栓块等堵塞之后,血液不能到达该去的地方,使得“这个地方”出现血虚之证。

认识中医的气虚和血虚

如何判断血虚?

由于血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故而血虚之后,人体就会出现营养物质的不足。根据这点来判断血虚的,大致来说有这么几点:

1、面、睑、唇的营养物质不足,可以出现颜色淡白。通常我们把下眼睑稍外翻,看其颜色,淡白不红。

2、血藏神,血虚之后,神不能正常闭藏,这时就会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

3、筋脉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就会出现麻木的感觉。

4、指甲缺少营养物质,就会出现颜色淡白的情况。

5、营养物质缺乏之后,表现在舌上,就会舌质淡白。

6、动脉的血不足,血管不能充盈,这时我们摸脉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脉细或者重按无力。

认识中医的气虚和血虚

血虚了怎么办?

一旦出现血虚,就要尽快治疗。因消耗所致的,一定要避免继续耗损。

病情较轻的,我们可以用食疗的办法,多吃清淡的时令菜,多吃具有补血作用的菠菜根、桂圆等。

病情较重的,就要用中药汤剂来治疗,药物一般会选择当归、熟地黄、制何首乌、枸杞、紫河车、芍、桑葚子等。由于用药更多时候讲究的是配伍,气血结合很重要,故而补血的同时可以再用点补气药,如一个有名的方剂叫“当归补血汤”,就是当归和黄芪同时应用来补血的。

病情不轻也不重的,就可以适当用些中成药,比如当归丸、当归养血丸、养血当归糖浆、八珍益母丸(胶囊)等。这都需要在医生辨证后遵医嘱服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中医认为血虚是怎么回事(中医说的血虚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