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吃了药不见好是怎么回事(抑郁症吃药不见好怎么办)抑郁症吃了药不见好是怎么回事(抑郁症吃药不见好怎么办)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抑郁症吃了药不见好是怎么回事(抑郁症吃药不见好怎么办)

抑郁症吃了药不见好是怎么回事(抑郁症吃药不见好怎么办)

几年前,在一次有关抑郁症的大型会议演讲上,当我向几百名听众提到心理咨询和催眠自我疗愈的乐观向上的一面时,一位中年女士忽然从人群中站了起来,愤慨激昂地说:“我想请教下荣教授,您说多数患者在一两年内会好转或痊愈,为什么我吃药五六年了,还是没有一点好转?”她的愤怒震撼了全场,另一位女士闻言也在位子上举手,感慨道:“我也是,我已经吃药十一年了,为什么还没有好?”这两位勇敢的女士开始哽咽流泪,分享绝望的心路历程,许多听众闻之动容。

会议散场后,我和她们分别见面,发现两位女士都曾遍访名医,医生的诊断都是抑郁症。多年下来,都断断续续在吃药,两个人都担心越吃越重,而且有极大的焦虑情绪,面谈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到底会不会好?我看我是不会好了,真想放弃算了......”

“你有做过心理治疗吗?”我问第一位女士。

“有啊!”

“跟谁做的?开药给你的医生,还是心理师?”

“什么医生心理师我不知道,就是我看门诊这个医生。人不错,每次都叫我放轻松,不要想太多。问题是,我就是做不到啊!”

“你们每次的心理治疗时间多长?”

“就是...有时候十分钟...有时候比较久,大概十五分钟——”

“什么!这不是心理治疗吗?”

于是我问第二位有没有做过心理治疗时,她回答得更妙:“什么叫做心理治疗?”

什么叫做心理治疗?用最浅显的比喻来说,心理治疗就像爬山。时至二十一世纪,许多人会向咨询机构、精神科或身心科求助,并非由于严重的精神、心理异常,而是和环境压力有关自律神经失调,包括焦虑症、抑郁症、较轻微的抑郁症、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等等。甚至,不少是未到生病程度的人际关系问题或情绪困扰。

假如把人生比喻作爬山,我们可以说,很多当事人,是在爬现实里的一座座山,例如职场或学业、家庭或亲子、婚姻或感情、丧亲或年老、经济或病痛、人际关系等问题,当绊到一些大小落石而跌到谷底,出现身心行为各方面的失调,出现惶恐、无助、焦虑、抑郁、不平、怨恨,甚至失眠、暴食、酗酒、厌世的念头。症状比较严重的,则可能被诊断为“生病”(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而成为所谓的“病人”或“患者”。

我个人的看法是,一般情绪困扰和心理障碍、包括大部分抑郁症的辅导或治疗,应该有三个层次、具体如下:

第一个层次,是追求症状缓解,也就是以药物或心理治疗作为拐杖,帮助当事人走出谷底,减轻病痛;

第二个层次,则是追求问题解决,也就是辅助当事人,面临路上的大小石头(压力事件)时,如何搬开或跨过去,以预防下次又踢到类似的石头时,再次跌到谷底(发病);

第三个层次,则是自我实现或自我发现,前者是向前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上山,逐步迈向愿景,改善现实;后者是向后看,练习觉察性格里的坏习惯,把新的好习惯放进来。

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三个层次,治疗的重点渐渐由“治病”提升到“治人”,由“治疗”转化到“成长”。但是,药物只能在第一个层次帮助我们;第二和第三个层次是一段长期的“向上提升”或“内在探险”之旅,非自我努力、亲友协助、宗教修行或心理治疗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从事心理治疗或咨询,这表示当事人可能要花好几周到几个月(极少数情况甚至要花上几年),每周至少一到两小时,和治疗师作长期会谈咨询,开始一段“自我的探险”或“发现之旅”。很可惜,一般在向医生求助的民众,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心理治疗,几乎百分之百都没有选择地“接受”药物治疗,部分负责的医生会给患者推荐做心理咨询治疗。

甚至很多人把抑郁症等同于吃药治疗,其实这是不够的。假如你的焦虑是起因于青春期的孩子迷恋烟瘾、网吧或放弃学业,有哪一种药可以让你或他吃了以后,从此孩子可以变成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假如真有这种药,那和“符水”、“仙丹”、“香灰”有何不同?太依赖生物化学药剂来解决心理社会的问题,不但治标不治本,更糟的是,许多人病症开始并不严重,却在医病关系中被制约或暗示,坚信自己是脆弱无力的,必须长期依赖药物。他害怕没有药物这根柺杖,一旦踢到下一块落石,可能会再次跌到谷底。境由心生,这样的负面认知,本身就有咒语般自我应验的力量。几次地跌倒下来,信心也跌掉了,更相信自己只能靠长期吃药勉强度日。他们从没有机会从心理咨询或治疗中获益,学习下次碰到类似的石头,他可以如何因应或改变,把绊脚石当作自我成长的踏脚石,恢复健康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相辅相成,在“症状缓解”这个层次,药物的效果和速度是值得称道的。比如焦虑症病人在恐慌快发作时,抗焦虑药物是护身符;而对辗转反侧的失眠患者,助眠药物往往是最快的救星;而躁症急性发作,或少数伴随妄想、幻觉,或体质原因较重的抑郁症,则抗精神病药和情绪稳定剂、抗抑郁剂毫无疑问是优先选择。因为这些当事人的生物(体质)包袱要重过心理(性格)包袱,极需药物这根柺杖的支持,才能确保身心平衡。

但反过来看,心理治疗确可弥补药物治疗不及之处。最大的好处是,心理治疗促成当事人成为复原之路上的主角——学会“靠自己”。包括咨询辅导、危机处理、自我疗愈,都在当事人,培养他们的主观更有能力,更有信心。许多因家庭沟通不良而沮丧的当事人,在学会改变自我,采取新的作为与另一半、孩子、或父母、公婆互动时,即使还没有百分百达到愿望,症状却已大幅改善。

不少抑郁症或恐慌症患者,在生活中运用“催眠自我疗愈”、“认知重建”等自助技巧熟练后,不但不再“久病厌世”,反而“久病成良医”,甚至可以教别的病友怎么跨过落石、如何爬山。即使是缺乏病识感,因而抗拒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友,接受以同理心为精神,教育、劝告、说理为技巧的“支持性心理治疗”,也可以减轻焦虑和防卫,有时还有助其提升病识感。本文绝非贬抑药物治疗,而是强调心理和药物治疗可以相辅相成。事实上,,药物常能协助当事人摆脱症状,减轻过度焦虑或抑郁带来的无力感,对心理治疗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总而言之:

(1)如果未达到生病程度,心理治疗、自我疗愈应优先于药物治疗;

(2)轻到中度抑郁症的治疗,最好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

(3)严重的精神异常,则应以长期药物治疗为主,心理咨询治疗为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抑郁症吃了药不见好是怎么回事(抑郁症吃药不见好怎么办)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