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舌头都卷了是怎么回事(说话舌头卷起来是怎么回事)说话舌头都卷了是怎么回事(说话舌头卷起来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说话舌头都卷了是怎么回事(说话舌头卷起来是怎么回事)

说话舌头都卷了是怎么回事(说话舌头卷起来是怎么回事)

普通话漫漫纠音路系列(9)

舌头卷呀卷,卷着发er及儿化

从小说闽南语的我根本不会卷舌音er,读“耳朵”,发的就是“额朵”,er发的与“e”一样。要从零开始学卷舌,就没那么轻巧,舌头卷来卷去,发出来都是笨重的儿化音。

普通话老师说,舌前部上台,舌尖向后轻轻一卷,卷向硬腭,但不要碰到硬腭。

其实带“er”韵母的字比较少,常见的就是“而、尔、儿、耳、二”这些了。

不得不提出一个又让我大吃一惊的发现(没办法,语音基础太差了),er在实际发音中分成两种,一种念【ər】;一种念【ar】,专指“二”。发“二”时,口腔比发“儿”张大许多。这样才明白为什么一直听北方人说“二”总感觉不一样。

er只要专注练习卷舌这一动作,难度不在话下。但更多的儿化音就会让我并不灵巧的舌头,卷到酸痛。

儿化音,就是在后缀“儿”与前面的音节连在一起,使得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不是两个音节,是融合在一起的一个音节。如“花儿”不能念成“hua er”,而是“huar”。

儿化音的音变方式很复杂,先拎出几条:(内容摘自《使用播音教程》第一册)

1.音节末尾是a/o/e/u的,儿化时只在元韵母后加卷舌动作。如“板擦儿、山坡儿、干活儿、吃喝儿、顺手儿、括弧儿”。

2.韵母为ai/ei/an/en /(包括uei/uen/ian/uai/uan/üan)儿化时失落韵尾,在主要元音上加卷舌动作。如“冒牌儿、宝贝儿、被单儿、冒烟儿、赔本儿、土堆儿、条纹儿、土块儿”。

3.韵尾为ng的,儿化时失落ng,并将前面的元音鼻化,加卷舌动作。如“肩膀儿、小床儿、门缝儿、小葱儿、叫穷儿。”

4.韵母为i/ü的 ,儿化时韵母不变,加卷舌动作。如“玩意儿、眼皮儿、金鱼儿、小雨儿”。

5.韵母或韵尾为ê以及韵母为-i(前)、-i(后)的,变为央e[ə]加卷舌动作。如“树叶儿、正月儿、瓜子儿”。

6.韵母为in、ün的,儿化时失落n,i、ü等主要元音,加卷舌动作。如“脚印儿、干劲儿、喜讯儿、合群儿。”

列举了这么多,其实归结起来,就是要刻意练习儿化,但与人交谈不要刻意发,自自然然能蹦出儿化最好,蹦不出来硬要卷起来,听起来特别扭。把功夫发在练习上,练到很自然了,真正说话场景就可以用上,这时候的儿化音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儿化音是为了表达亲切、喜爱的情感,是为了区分词性、词义的作用,我们不能为儿化而儿化。

嗨,大家好,我是梨窝,一枚声音爱好者。一直跟随老师学习普通话,现把自己所学的写进梨窝新声里,留住一点美好的印痕。希望学成之后能成为一名音频主播,中年践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说话舌头都卷了是怎么回事(说话舌头卷起来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