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里有绿色是怎么回事(茶叶为什么是绿色的)茶叶里有绿色是怎么回事(茶叶为什么是绿色的)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茶叶里有绿色是怎么回事(茶叶为什么是绿色的)

茶叶里有绿色是怎么回事(茶叶为什么是绿色的)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下午有个茶友来聊天。

说起喝春寿眉的感受。

伊疑惑,2017年的寿眉茶,怎么颜色还是这么绿?

我偷笑,这是多么好的赞美,好像一个60岁的人听见别人说,呀,你看上去只有30多岁,好年轻。

特别有成就感。

60岁的芯子,只有30岁的外表,这保养得多么成功?!

然而,茶友并不这么认为。

伊的疑惑,是真疑惑,伊不解的是,为何五年陈的老白茶了,茶叶颜色还是这般的绿,而不是陈旧的绿,灰败的绿,黯淡的绿呢?

想必,伊在别的地方见到的老寿眉散茶,大多是砖红,深绿,乌青,黑褐,咖啡色的吧。

即便仍然是绿色,也不是我们家的这种看上去极新鲜的绿,而是灰灰的,旧旧的,脏脏的绿。

或者,是极淡的绿,夹在极深的灰色里。

总之就是叶绿素的含量并不高,从而无法呈现出S师傅手做的春寿眉这种绿意盎然,春深似海的状态来。

故而,伊非常讶异。

《2》

其实很正常。

这世上,制茶技术好的人,并不多。

二八定律罢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工艺要求极为简单的白茶,做出它最原汁原味的状态来。

最早,人类制作茶叶的初衷,只是为了贮存。

只是为了把这有清热解毒功效的植物叶子贮存下来,尽可能原汁原味以保持它的养分。

将来,在需要的时候,喝下它煮或者泡出来的水,用于一些简单的预防和治疗,弥补古代医药条件的不足。

后来,茶叶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保健范畴,扩而大之,而具有了社交属性、阶层属性、修身属性之后,它的加工标准,也随之出现了变化。

也就是,不再强调原汁原味,开始有了一些人工干预的“花样”——工艺

比如,杀青工艺,使茶叶当中的茶多酚保留下来更多,使汤水中的鲜度能保持更长时间。

比如,发酵工艺,让茶叶的储存更简单,更方便。

比如,焙火工艺,让茶叶的保鲜期更长,更久。

有了这些工艺上的调整和改变之后,茶叶的香气、滋味、汤色,也随之改变,变得五颜六色起来,变化出百般香气、百样滋味。

变出了六大茶类中的除白茶之外的另五类茶:

只杀青不发酵的绿茶,杀青加微发酵的黄茶,杀青加半发酵的青茶,杀青加全发酵的红茶,杀青加微生物全发酵的黑茶

因为工艺的调整,茶叶的颜色,也发生了改变。

除不发酵的绿茶,仍然是绿色的之外,其它使用了发酵工艺的茶,干茶的颜色,都变了。

变黄,变黑,变褐,变咖。

发酵,分解了茶叶当中原来含量极高的叶绿素,同时促生了茶红素和茶褐素。

这五类茶,在香气与口感上,有别于从前原汁原味的茶叶,惊艳了消费者,开始成为茶界新的流行风潮,渐渐盖住了原来那种朴素工艺的茶叶。

当然,此时的茶叶,也不再如从前那般原汁原味了。

在鉴赏层面上,大大优化,在茶氨酸的含量上,却大不如前。

《3》

白茶的制作工艺,其实是沿袭最古老的制茶方式来的。

它不杀青,微发酵,后发酵。

其加工精髓就是特别简单的——“做干”。

像人类储存其它食物一样,让水分减少,让食物变得干燥,以便于储存。

四川的腊肉、湖南的腊鱼、南平的笋干、闽东的鱼干、全国各地都有晒制的豆干、萝卜干......都是这个道理。

把食物做成干的,收藏起来,等粮食匮乏的季节,再拿出来食用。

当然,白茶的做干,又与这些含有脂肪或者含有粗纤维的食物不同,人类贮存白茶的目的,除了干燥之后收藏起来便于随时饮用之外,还需要它有良好的口感,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而我们并不需要萝卜干和笋干有多高的营养价值,它们只需要在没有新鲜蔬菜的季节,拿出来果腹便可。

基于人类对于茶叶的功效的要求,白茶的制作,不能狂晒,也不能暴晒,要悠着点,要温柔,要和风细雨般地进行。

阳光太晒不行,下雨也不行,这般的精工细作,只为了保持下茶叶当中最多的营养成分——也就是原封原样,原汁原味。

好了,既然要保留下最多的养分,那么,叶绿素,自然也会大量地保留下来——哪种茶叶生在树上的时候不是绿色的呢?它生在树上的时候,我们还会嫌它太绿么?——只有叶绿素丰富的茶叶才会特别绿。

而要把大量的养分包括叶绿素保留在白茶叶片当中,却并非易事,得工艺好才可以,得制茶技术高才可以。

如果你遇到一个技术不怎么样的师傅,他做出来的新白茶,那肯定是不怎么绿的——甚至还会偏深绿。

而遇上一个可以让新白茶仍然保持翠绿色泽的制茶师,那就该偷笑了。

因为他必定也是曾经晒黑过几筐白茶,才修练出来如此高深的内功。

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浮华世界里,能沉下心修练制茶技艺的人,又有几何?

《4》

新白茶,要鲜要爽,要原汁原味,要翠绿,要绿意盎然,这一点,列位看官是知悉了。

也接受了。

那么,老白茶呢?

必定会有人说,老白茶就不该是绿色的了,老白茶应该是深绿色的,灰绿色的,甚至,是灰色当中只带一点点绿的。

甚至还有人认为老白茶是黄的,是砖红的,是咖啡色的。

好,就算老白茶不应该是绿色的,或者不应该是这么鲜的绿,那么,为什么会认为老白茶就应该是灰色,黄色,红色,咖啡色呢?

这有科学依据么?

至今没有人能举出来。

大部分持老白茶应该是黄色,砖红,咖啡色观点的人,其立论依据,竟然来自普洱茶。

看到老生普,老熟普是深灰绿色或者咖啡色,黑褐色,便认为老白茶也应该跟它们同色。

这种认知,简直就太太太....太可爱了 。

生普,是绿茶的工艺,熟普,是黑茶的工艺。

它们的工艺,跟白茶都不一样,怎么能据此认为,老白茶就应该跟这两种工艺完全不同的茶的老茶,是同样色系呢?

这逻辑,完全没有逻辑嘛。

这是强认亲戚,生搬硬套啊。

新白茶制成,鲜,绿,然后就储存起来,放在干燥的地方,不开箱,让其陈化。

三年五年之后,这茶怎么可能就变红,变黄,变咖啡色了呢?

新白茶当中那些大量保留下来的叶绿素,在不见光的箱子当中,是不会大量挥发令茶叶改色的。

我们把一片树叶夹在书里,书放在书架上,三年五年再去看,只要书从来没打开过,这叶子就不可能变红变黄变咖。

它还是绿的,并且,如果它新鲜的时候叶绿素含量够多够高,三五年不见天日之后,它依然会呈现出很鲜的绿色。

是肯定不会变红的。

除非,被光照了,接触空气了,氧化了,才会分解掉大量的叶绿素,让它的绿色变少,灰色变多,砖红色变多,从而改变色系。

但,列位看官要知道,白茶的陈化要求,是避光密封储存,如果严格按要求来储存个三五年的话,生成的老白茶,肯定仍然是绿的。

尤其是高山白茶,生长在温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它本身的叶绿素含量就高于平地茶或者半山茶,即使它陈化五年之久,也会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内质丰富的茶,就算陈化后有折损,由于其基数大,减少并不太明显。

并且,叶绿素含量多还不好么?

这可是白茶原生态极佳的表现。

茶氨酸含量高,岂不是更养人?

《5》

各大茶类,工艺不同,评判标准自然各异。

但业内总有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从前是卖岩茶卖红茶卖普洱茶的,在白茶复兴之后,又一头扎进了白茶的怀抱。

这本无可厚非。

然而这些喝白茶没几天的“专业人士”,却时常借用自己喝普洱的经验来解读白茶,用普洱的标准来衡量白茶,比如前文所提“5年老寿眉为何这么绿”的观点,便是沿用的老生普的颜色标准,来臆断白茶年份。

在实在是,冤枉了白茶。

也实在是,不了解白茶。

每种茶类,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怎可一刀切?

盲目相信这些专业人士的言论,只会让自己,往岐路上走得更偏,更加地误读白茶,更加地不了解白茶,罢了。

未来,只怕会多交许多许多的,学费。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令人叹息。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茶叶里有绿色是怎么回事(茶叶为什么是绿色的)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