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特浑是怎么回事(茶叶特别浑浊)茶叶特浑是怎么回事(茶叶特别浑浊)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茶叶特浑是怎么回事(茶叶特别浑浊)

茶叶特浑是怎么回事(茶叶特别浑浊)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朋友吐槽,说最近遇到了一件很糟心的事情。

原来是假期出去喝茶,体验并不好。

据她所说,兴致勃勃地去了一家新开的茶室,环境不错,装修满分。

开业大酬宾,可以免费选择一泡茶叶。

挑来挑去,她选定了正山小种后,对方就开始冲泡了。

果真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出汤以后,发现公道杯里的茶汤,汤色暗沉,再仔细一看,还发现里面漂浮着杂质,浑浊不堪。

可没想到茶掌柜的解释是:红茶出现这种现象很正常,这叫冷后浑。

而朋友望着那杯,依旧散发着热气的红茶,局面陷入了尴尬。

理论上,六大茶类虽然特点不同,但归根结底,好茶应该是“色、香、味”俱全。

从茶汤的表现,往往能一针见血判定一款茶的优劣。

那么,茶汤浑浊到底是由哪些原因导致?

影响茶汤透亮的原因,有先天品质,也有后天因素,我们还得分开辨别。

《2》

原因一:汤水中的茶毫丰富

首先声明,丰富的茶毫并不会影响茶汤的清澈透亮度,只不过是有些茶客将其认作是“浑浊”。

其实,这里面的误会很深。

根据某度百科的解释,“浑浊”的意思是指(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明澈。

但是当茶毫漂浮在茶汤之中时,并不会影响其干净的原貌。

并且,透着光就能明显看到细小的毫毛,在汤水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很多茶叶在刚刚采摘下来的时候,都带有茶毫,只不过在后期加工的过程中,遇到了高温、揉捻、发酵等工艺时,大量脱落。

所以,有些茶的茶毫多,有些茶的茶毫少。

要论丰富程度,不得不提白茶。

白茶采自大白茶和大毫茶,这两种茶树,先天就长满了密密的白毫。

再加上高山茶园中,海拔高,气温低。

为了御寒,那些常年生长在高山上的白茶树们,便给自己添上了一件白毛衣——白毫。

不炒不揉不杀青的简朴工艺,不仅让白茶的芽叶保持完整,这些白毫也被尽力保留下了下来。

冲泡时,当它们被打湿浸润,便会大量脱落,汇聚到茶汤里。

白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茶氨酸,且是茶汤鲜爽感的主要来源。

所以,由茶毫所带来的“浑浊”,未必是真的浑浊。

茶毫并非杂质和脏东西,而是茶叶本身自带的,无法代表茶叶品质出现了问题。

《3》

原因二:茶叶的品质低劣

好茶,必然有好的产区、好的工艺、好的储存。

举几个例子,福鼎高山白茶、武夷正岩茶、正山小种红茶,这些茶的产区都极其优秀。

虽然我们不提倡将“山场论”挂在嘴边,但产区的环境,的确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巨大影响。

比如正山小种,是以桐木关的菜茶为原料制作而成。

作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桐木关的生态环境良好,是国家自然保护区。

春夏之间,桐木关终日云雾缭绕,土质肥沃,特别适合茶树生长。

因为桐木关处于深山之中,少有人烟,且温度较低,害虫少,冬天还会下雪。

种种因素,都为正山小种的优秀品质奠定了基础。

污染极少,也就代表着茶叶原料十分干净,用手摸一摸茶青,也是干爽清洁。

加之精良的制作工艺,从采摘、制作到包装,好茶必然需要处处细心对待,不能有多余杂质干扰。

每个步骤,都对茶叶后期的冲泡表现起着重要的影响。

但如果是劣质茶,产区不佳,空气混浊,生长环境差,亦或是在制茶时沾染了泥土、灰尘等。

冲泡时,茶汤就会出现明显的悬浮物,看起来很浑浊。

像极了雾霾天气时,蓝天上被灰蒙蒙的雾霾所笼罩,看起来格外不清爽。

《4》

原因三:泡茶的水质不佳

想要泡出一杯好茶,对水必须有要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陆羽在《茶经》里就已经简明扼要的说明: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随后还补充道,这选用的山泉水不能是一潭死水,也不能流得太过于湍急。

水源要活,且缓缓流动。

个人认为,既然能够被千古流传,必然有一定的道理。

但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想要达到陆羽所说的要求,实属有些为难。

不可否认,很多茶客在闲暇之时,会带着茶具进入深山里取用山泉水泡茶。

水质洁净,没有污染,清澈无杂质,用来泡茶格外清甜。

可是,毕竟不能天天做到。

为了图方便,更多人则是从身边的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等进行选择。

自来水,是最方便易得的,有自来水管的地方就有水。

但每个省份自来水的取水点不同,水质的软硬程度也不同,如果水中含有过量的钙、镁、铁等金属离子,水质过硬。

那么,就会和茶叶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导致茶汤出现浑浊、颜色暗沉等现象。

入口的口感,也不够鲜爽空灵,反而有些怪味。

所以,想要保证茶汤清澈,且喝到原汁原味的汤水,建议选择用纯净水来泡茶。

干净,没有杂质,矿物质少,用来泡茶再合适不过。

《5》

原因四:部分茶叶会出现冷后浑现象

爱喝红茶的茶友,对“冷后浑”这个词一定不陌生。

在茶圈里,甚至有传言:茶汤出现冷后浑是好事,说明手中的这杯茶是好茶。

说出真相之前,先来了解“冷后浑”到底是什么?

它的学名,叫做茶乳酪。

红茶中,蕴含着咖啡碱、茶黄素、黄红素等物质,当高温状态下,它们会溶于热水,茶汤看上去依旧清澈透亮。

但随着温度下降后,这些物质开始扎堆,互相络合,产生缔结物。

这时会发现,茶汤从清澈明亮转为浑浊,就像漂浮着一层棉絮一样的东西。

冷后浑的现象虽然在红茶身上较为常见,但也有茶友称,他们在喝熟普,以及某些乌龙茶的时候,也发现了这种情况。

无论如何,冷后浑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未必代表品质。

我们福建的红茶,比如正山小种、金骏眉等,冷后浑的现象并不明显。

可明亮的茶汤,透着光泽的金圈,无不彰显着这杯茶汤的美味。

况且,既然是叫“冷后浑”,也就代表必然是茶汤冷却后才会渐渐呈现。

如果在刚刚出汤时,还处于滚烫的状态下就已经是浑浊不堪,定然代表这款茶叶品质有缺陷!

过于夸大“冷后浑”的作用,对判断茶叶品质,没有太大意义。

《6》

茶汤的品相,对于茶叶的品质来说,起着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茶类,无论汤水颜色,透而亮都是必须的。

而用“浑浊”形容茶汤,一般是一种负面评价。

好茶,有好产区、好工艺、好储存,三号合一的加持。

不管是白茶、岩茶还是红茶,汤水一定是清澈的,晶莹剔透的。

否则,一杯脏兮兮的茶,又如何勾起品饮的欲望?

汤水浑浊,当然不是好茶。

及时排查原因,才能了解真相,看清茶叶的“真面目”。

更多关于泡茶的知识

红茶之蜜糖,老白茶之砒霜,冷后浑真这么黑暗吗?

白茶里出现冷后浑,是正常现象吗?花三分钟说个明白!

别扯淡,茶汤浑浊的岩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就是不好

白茶科普:遇到汤水浑浊的老白茶,该怎么办?

同样是泡茶,白茶的煮茶和盖碗泡茶,滋味究竟有哪些不同?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茶叶特浑是怎么回事(茶叶特别浑浊)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