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术后尿漏是怎么回事(肾囊肿手术后漏尿症状)肾囊肿术后尿漏是怎么回事(肾囊肿手术后漏尿症状)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肾囊肿术后尿漏是怎么回事(肾囊肿手术后漏尿症状)

肾囊肿术后尿漏是怎么回事(肾囊肿手术后漏尿症状)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实习生 郑敏珊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图/院方提供

肾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50岁以上成人在体检中有50%的人会发现有肾囊肿,因此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40岁的张女士也是如此,她在两年前发现有6厘米“肾囊肿”,“心大”的她没有及时就诊,肿物一下长到了15厘米,原来是囊性肾癌,肿物压迫肾门血管、下腔静脉、肠管,差点没有保住肾。

绿色为肿瘤,褐色为肾脏,红色为动脉,蓝色为静脉

“肾囊肿”为何闯这么大祸?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罗俊航教授介绍,肾囊肿中大部分为单纯性肾囊肿,少部分为复杂性肾囊肿。前者为圆球状、光滑的球体,中间是液体;后者在B超中能看到是多格状、多囊状的,形状不一定规则,中间也是液体。在复杂性肾囊肿中,有10%可能是囊性肾癌,这就是恶性的了。

对于良性的肾囊肿不一定需要手术,定期观察即可,即使囊肿破裂液体流出也问题不大。但如果是恶性的,即囊性肾癌则需要尽快手术,否则肿瘤越大保肾难度越大,而且一旦破裂囊肿破裂,液体中包含的癌细胞会四散开来,有增大转移风险。

如何从复杂肾囊肿中揪出那10%的囊性肾癌?罗俊航教授建议体检报告中如果有“复杂性肾囊肿字样”都建议去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请专科医生把关,可通过增强CT等手段辨别出是否是囊性肾癌。本文的主人公张女士就是因为漏了“看专科医生”这一步导致病情加重,差点肾不保。

中山一院泌尿外科陈旭副教授介绍,他们正进行研究,希望通过人工智能的手段更好地在复杂性肾囊肿中识别出恶性特征。

忽视体检肿物,2年长出15厘米肾癌

张女士复查“肾囊肿”长大到了15厘米时也害怕了,到当地医院就诊。进一步做CT发现一直误认为的肾囊肿其实是囊性肾癌,巨大的水囊里面隐藏着团块状的肿瘤。

张女士咨询了泌尿外科专业医生,普遍认为保肾手术难度十分大,很可能要全肾切除。她了解到罗俊航教授在复杂巨大肾癌治疗上经验丰富,由于挂不上号,张女士通过中山一院互联网医院在线上向罗俊航教授求助。

罗俊航教授详细了解了患者病情,判断张女士的肿瘤还没有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或者远处转移,属于T2期肾癌,按目前国内外指南标准,虽然手术难度大,但还是可以进行保肾手术,于是安排其入院。

切瘤保肾手术难度空前,机器人辅助攻克难关

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罗俊航教授团队已为多名巨大复杂肾癌患者成功施行切瘤保肾手术,但此次面对15厘米大的肾肿瘤,对医生团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罗俊航教授表示,首先肿瘤体巨大,是肾脏体积的1.5倍,压迫肾门血管、下腔静脉、肠管,分离暴露困难,稍有不慎会引起大出血或损伤肠管;其次,囊性肾癌的囊壁薄如纸,在分离和切除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囊壁破损,囊内的液体和肿瘤细胞流到邻近部位,引起术后肿瘤种植转移;最后,手术既要完整切除巨大肿瘤、缝合大而深的创面、进行肾脏重建、防止术后出血和尿漏,又要避免肾血管阻断时间过长,造成术后肾功能不可逆损伤。这一个又一个的难点,都需要罗俊航教授团队攻坚克难,逐一克服。

患者为治疗团队送上锦旗

手术当天,罗俊航教授借助机器人,在三维15倍放大视野的帮助下,清楚辨识肿瘤边界并进行精确分离,避免了误伤肿瘤囊壁、周围器官和血管,同时,对肾分支动脉进行精细分离和辨识,分步阻断供应肿瘤的分支动脉和供应正常肾的分支动脉。在创面深部缝合上,罗俊航教授先开放正常肾供应分支动脉再继续浅层缝合,把肾缺血时间控制在25分钟内,极大地保护肾脏功能。术后,患者复查肾功能与术前一致,没有并发症,目前患者已顺利出院。

了解更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肾囊肿术后尿漏是怎么回事(肾囊肿手术后漏尿症状)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