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李青主任医师为全国第三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云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很高的中医理论素养,擅长以中医经方解决疑难杂症,现将李教授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帕金森综合征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导致人体气血精液亏虚,无法濡养筋脉,或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的产生阻滞经络,或热极生风,扰动筋脉,又或寒极筋脉收引,故致肢体颤动,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辨证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可为阴血亏虚、筋失濡养,阴血亏虚、肝风内动,气血两虚、厥阴风动,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四型。李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发现,帕金森综合征多以阴虚动风型及肾阳亏虚型最为常见。

临床症见:肢体静止性震颤,受凉加重,四肢关节僵硬,肌张力增高,伴见畏寒肢凉,渴喜热饮,食少,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中医辨证属肾阳虚型。

处方:白芍、生姜、茯苓、白术各12克,制附子(先煎)、干姜、炙甘草各7克,肉桂4克,细辛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典型病例

罗某,男,62岁。主诉:“右上肢不自主震颤2年伴双下肢乏力1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不自主震颤,自觉情绪激动、受凉时加重,伴见畏寒、双膝关节僵硬、酸痛、双足踝关节活动不利,自以为精神激动所致,未在意。1年前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并见双下肢乏力,每行走约10米,便觉双下肢发抖,身体欲扑地,需休息数分钟才可继续行走,遂至医院检查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为求中医治疗,故来诊,现症见:双上肢静止性震颤,受凉及情绪激动时加重,右上肢活动减少,双足踝关节活动不利,四肢关节僵硬,肌张力增高,伴见畏寒肢凉,无汗,鼻时流清涕,口中涎液粘稠,口气恶臭,渴欲饮热水,食少,眠差易醒,易惊,噩梦纷纭,夜尿频,小便细长清亮,大便干结难解,舌淡苔白腻,脉沉微。中医诊断为颤证,辨证属真阳亏虚,水饮上犯。治宜温补真阳,化饮定颤。处方:白芍、生姜、茯苓、白术各15克,制附子(先煎)、虎杖、干姜、炙甘草各10克,肉桂5克,细辛3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共6剂。忌食水果、辛辣及生冷食物。二诊,诉畏寒症状减轻,饮食增加,肢体震颤稍减,睡眠较前好转,但另见口中干苦,咽中热痛,白天小便频多,仍有大便干结。原方加砂仁、生牡蛎(先煎)各20克,炒黄柏、制吴茱萸、炒川楝子、乌药各10克。6剂,服法及禁忌同前。三诊,诉睡眠好转,大便2日一行,肢体颤抖减轻,畏寒症状缓解,继续以上方加减调理后诉精神较前好转,足踝关节活动较前灵活,肌张力恢复正常。

体会

帕金森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入中医学“颤证”“痉证”等范畴。李教授在临床过程中发现很多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属阳虚体质,在治疗本病时巧妙的采集四诊资料,辨证求机,用药精准、临床疗效显著,本案中患者肢体颤抖为主,李教授在治疗时,治病求本,本于阴阳,辨明病机为阳虚机体失于温养,故予制附子、肉桂、干姜以温在里脏腑之寒,以细辛温通经络之寒,乌药、吴茱萸入肝经以温肝经之寒,兼顾体内病理产物,以症求病机,随病机灵活用药,用药精准,故临床效果斐然。

-END-

编辑 / 彭海波 朱德珍 曹琤媛

文 / 医药星期三

图 / 网络

“健康杏林”是《医药星期三》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医药星期三》报是全国邮发的,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的,刊发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开设有“中华医药””中医精粹“”民族医药“”药膳食疗“等中医专版。全国邮发代号47-6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