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温初起治疗原则是(风温的治疗原则是( ))风温初起治疗原则是(风温的治疗原则是( ))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风温初起治疗原则是(风温的治疗原则是( ))

风温初起治疗原则是(风温的治疗原则是( ))

不论是太阳伤寒,还是温病,老百姓看医生时,都说:“大夫,我感冒了”。有的患者能够说出发病之前的一些病史,比如不注意感受了风寒。但大多数的人,不知不觉就感冒了,这个时候就会比较考验大夫的水平了。

在临床上,很多医生,特别是西医也开中成药。比较常用的有清开灵、莲花清瘟。不论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都给开这些药,让我很是不解。只是这些药有抗炎、抗病毒的功能就不分感受的是寒邪还是温邪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引用《伤寒论》中的四个条文。

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第二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第六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风温是感受了风热之邪引起的外感疾病。

伤寒主要是感受了风寒之邪引起的外感疾病。

因为伤寒表实证起初就表现为恶寒,深居密室,盖衣被仍然不能缓解,症状较重,而伴有身体疼痛,通过病史不难鉴别。特别注意的是风温初期与中风初期的鉴别。它们在发病初期,都有发热,恶寒,有汗或无汗,脉浮,及肺气不利的表现。否则就不会有以上第六条中的误治了。可见,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种误治都是存在的。

本来感受的是风寒之邪,却用了寒凉的药;本来感受的是风温之邪,却用了辛温的药。违反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法则,必然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后世医家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的说法。

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的,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口微喝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

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体表的阳气由太阳所主,体表的阴液靠肺来输布。

寒邪伤阳,阳气被伤,就会有恶寒发热。

而温邪伤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这是温病的初起阶段。

风温失治或误治就会传入心包,出现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舌蹇肢厥之临床表现,称为逆传。

温邪伤阴所以会有口渴的表现,温邪伤肺出现咳嗽,咽喉疼痛等肺部的症状。

治法的区别:太阳伤寒治宜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太阳中风治宜解肌袪风,调和营卫;风温初起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风温之邪宜化燥伤阴,在治疗的整个病程当中,都要固护阴液。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现象,人的体质也存在差异,所以在未发病之时,往往不知道感受了哪种邪气,不能根据地域天气来说他的病是风寒还是风热或风温。只有出现了症状,我们通过鉴别诊断才能知道他是什么病,并及时的用药截断病程,不让它逆传,尽快康复。

END

欢迎大家讨论并批评指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风温初起治疗原则是(风温的治疗原则是( ))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