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患者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患者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患者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患者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患者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患者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患者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版)

一、基本要求

“四早”防控要求?

“四早”防控要求是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七个严”的要求?

“七个严”是指:严把预检分诊流程、严守发热门诊排查、严格病房人员管理、严密医疗防护措施、严实环境清洁消毒、严格全员感控培训和严肃落实监督检查。

院感防控督查要求?

按照《深圳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清单 100 条》(第二版)每日排查,每周完成一次全覆盖检查,建立督查整改台账。

保障核酸检测结果及时反馈?

对于发热门诊、急诊患者,在6小时内报告核酸检测结果;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原则上12 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一般在24小时内报告结果。

新冠肺炎的十大症状?

新冠肺炎的十大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嗅(味) 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

医务人员防控救治要求?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所有医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最新的中高风险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排查。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患者,医患双方应当做好隔离防护,不得拒收。

医务人员科学防护规范?

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严格把握手卫生时机,熟练掌握“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指征。

二、预检分诊管理

门急诊预检分诊点的设置要求?

在门急诊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位置醒目,标识清楚,预检分诊点配备充足的一次性外科口罩、非接触式测温设备、手卫生设施、医疗废物容器,特殊患者登记本,安排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医务人员负责预检分诊。

“四必查一询问”的要求?

“四必查一询问”是指:必查健康码/行程码、体温、口罩佩戴情况,健康申报卡;对有发热和/或咳嗽等新冠患者典型十大症状的患者必须详细询问具体的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

预检分诊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等,必要时升级防护要求。每次接触患者前、后立即进行手卫生。

就诊儿童及老人的防控要求?

进入医疗机构人所有儿童要进行手卫生。对于老年人等不适用、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帮助查询健康码或填写纸质版流行病学调查表。

高风险人员就诊要求?

对于发热患者、预检分诊或接诊过程中发现的不能排除罹患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患者,立即为其更换无呼吸阀N95口罩,要安排专人(在做好二级防护的基础上,穿一次性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按照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血液透析患者核酸检测要求?

固定在本单位透析的患者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新转入的患者需在第一次透析时持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低风险地区患者为入院前7天内,中风险地区患者为入院前72小时内,高风险地区患者为24小时内结果)。

医技科室的防控要求?

非就诊当天进行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应由医技科室医护人员再次询问流行病学史。

需要进行摘口罩进行诊疗的患者的核酸检测要求?

口腔、内镜、耳鼻喉、眼科、康复等需要摘掉口罩进行诊疗措施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持 72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实施诊疗。

三、门、急诊管理

门、急诊防控工作要求?

门诊、急诊候诊大厅以及诊室的配备手卫生设施,保安、导诊人员要经常提醒就诊人员进行手卫生,强化手卫生管理。

就诊患者的管理?

加强对候诊区域巡查,引导患者按时段就诊,提醒候诊人员注意间隔 1 米社交距离,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就诊时严格落实“一人一诊一室”。

就诊患者的健康宣教内容?

就诊患者健康宣教包括呼吸卫生、佩戴口罩、手卫生、社交距离等,可以以张贴海报,提供可取阅的宣传单张或宣传手册等进行宣传,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宣教视频。

急诊急救防控措施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独立的单间应急抢救室或区域,医护人员相对固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专门用于入院已昏迷或因紧急抢救无法调查和确认流行病学史患者的急救和安置,核酸检测排查结果未确认之前不得与其他抢救患者安置在同一间抢救室。

急诊留观患者要求?

急诊留观患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病房管理

住院病区设置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收治什么类型的病人及要求?

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并实行单人单间安置。医务人员按疑似病例做好相应防护。

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需持多少天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方能办理住院?

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均需持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低风险地区患者为入院前7天内,中风险地区患者为入院前72小时内,高风险地区患者为入院前24小时内)办理住院,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患者不得收入普通病房。

病人新入院,到病区报到时,病区医护人员需做什么工作?

新入院患者病区报到时,需再次检测体温,查健康码/行程码,查看当日健康申报卡或填写纸质版流行病学问卷)并签字确认。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应如实记录于病历之中,核酸检测结果随病历存档。

如出现发热、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消化道感染症状等手术患者要如何处理?

加强对患者的体温和感染相关症状监测,如出现发热、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消化道感染症状等,及时组织会诊排查。经专家会诊不能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时,医务人员做好防护前提下,将患者护送至隔离病房;确需急诊手术室,按疑似患者做好隔离防护工作方可进行手术,患者曾处区域(原病房、术后手术室等)及时执行终末消毒。

如何预防住院患者的交叉感染?

入院筛查:对所有人院患者、包括陪护人员都进行严格筛查(测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检查健康码/行程码,查看当日健康申报卡或填写纸质版流行病学问卷等)。

加强病区管理:病区设置专门隔离病房,对可疑患者第一时间隔离。病区不得随意出入,所有进人病区的人员均需测体温、非本科室固定人员进人病区还要进行流行病学史及可疑症状问询。

病区内所有人员佩戴口罩,患者及陪护不随意离开所住病房,不得串房,不扎堆。加强公共区域消毒(病人公共区域如茶水间、公共洗 手间及电梯等)。

加强陪护和探视管理,并对其进行新冠肺炎防控及手卫生宣教。

陪护和探视人员管理

医疗机构的探视管理要求?

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不探视、非必要不陪护制度。

医疗机构的陪护人员管理要求?

确需陪护的患者,应由主诊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开具陪护医嘱,陪护者需线上学习并签订《个人防护承诺书》,获取电子陪护证。陪护证信息必须填写完整且有照片,确保人证一致。

陪护人员进入病区前,必须持有陪护证,做到“一患一陪一证。疫情期间,原则上不允许患者或家属自聘护工,如确需聘用的,要按照陪护制度要求严格管理,不得交叉陪护其他患者。

对新陪护人员在入院前完成1次核酸检测(低风险地区7天内,中风险地区72小时内,高风险地区24小时内,并根据各医疗机构疫情风险评判动态调整),经医疗机构确认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后方可同意陪护。

陪护人员相对固定,一对一陪护,不得随意更换;确需更换的,应经主诊医师同意并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筛查,确认无新冠病毒感染后方可更换发放新陪护证明。

陪护期间不串病室、不聚集。医疗机构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幼儿、终末期患者可视情况安排1-2名陪护人员。

在岗的医院自聘或第三方派遣的医疗护理员及陪护人员(家属)应至少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等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陪护工作,并立即进行核酸检测等新冠病毒排查,症状消失前不得继续进行陪护。

病区要完善陪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登记,早晚一次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每天至少清点、核查在院陪护人员1次,确保人证一致。

陪护人员在陪护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和活动范围,不得进入医护人员工作场所,不得随意离开病区。

所有住院病区各类外来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对进入病区的所有人员进行严格核查和登记,注明进出时间(精确到分钟)。所有进入人员均需进行身份核查,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指导正确佩戴口罩,询问流行病学史。凡有异常情况者,均不得进入病区。

陪护人员应在本院就餐,不得离院,外出病区就餐的,应减少在外逗留的时间。

多方式、多途径加强探视、陪护人员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宣教,注重强化手卫生知识教育,指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

如何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做好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科学合理进行诊疗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加强隔离病区、人员密集场所、高频接触点、医疗废物处置区域表面的清洁与消毒频次,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对室外、人体、有人条件下的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不使用高浓度含氯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

对发热门诊等高风险科室的环境和物表实施新冠核酸采样监测每周一次,其他科室每月 1 次。

如何做好医用织物清洁消毒管理?

住院患者、急诊室患者应一人一套一更换,衣服、床单、 被套、枕套至少每周更换 1 次;枕芯、被褥、床垫应定期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洁、消毒。门诊诊间、治疗间的床单至少每天更换,有污染随时更换。

医用织物洗涤运输应专车专用,洁污分开,并有明显标志,密闭运送防止二次污染。接收及存放区域,标志应明确,避免交叉污染。

如何做好诊疗环境的通风管理?

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管理,空气流向从洁净到污染;通风不良区域,注意加强空气消毒,有条件的可选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如何做好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等的清洁消毒?

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灭菌”。加强医疗机构食 堂、行政办公区域等场所以及快递外卖、维修、物流配送等外来人员和物品的管理,需要时开展环境检测。

医疗废物和废水管理

医疗废物和污水的管理要求?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 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对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运输、存放,各类废物无混放、溢出或泄露情况。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警示标示符合要求,—次性医疗废物专用容器(如: 锐器盒等)无复用。

医疗废物由医院专人、定时、定线、使用密封容器进行收集、运送,不污染环境。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内容完善,登记资料齐全。

医疗污水管理规范,有对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及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并对污水进行检测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有相关记录。

医疗废物处置规范?

新冠相关病例产生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放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收集时有效封口,喷洒有效氯 1000mg/L 含氯消毒剂于医疗废物袋表面或再套一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后,方可回收,标签应标注“新冠肺炎。

“应检尽检”和健康管理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一日两次做好体温及健康登记工作,有相关记录。

医疗机构“应检尽检”人员?

对接触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包含但不限于院前急救、转运、预检分诊环节及急诊科、发热门诊及其他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等),做到应检尽检。对发生新冠肺炎职业暴露或可疑职业暴露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做到应检尽检。

对新入职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做到应检尽检;对21天内从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岗及有可疑接触史的工作人员,做到应检尽检。

“应检尽检”人群监测频次?

即时检测。

发热门诊(诊室)患者:对发热门诊(诊室)患者就诊 6 小时内完成 1 次核酸检测。

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对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在入院前完成 1 次核酸检测(低风险地区 7 天内、中风险地区 72 小时内、高风险地区 24 小时内 )。

定期检测。

每 2 天检测 1 次( 48 小时 )。

有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疑似病例定点救治医院的 隔离病区工作人员( 即高风险岗位人员,含接触病例的医务人员、保洁人员等)。

市三医院(应急院区)作为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疑似病例定点救治医院的隔离病区,应根据人员情况轮流安排检测,尽可能做到高风险岗位每天有人接受检测。

入境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罹患其他疾病定点收治医院参与隔离诊疗的工作人员,接诊患者中出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个案时。

每 7 天检测 2 次(每次检测间隔 2 天以上)。

有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疑似病例定点救治医院(市三医院院本部)中、低风险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含医务、行政、工勤人员等)。

入境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罹患其他疾病定点收治医院参与隔离诊疗的工作人员。

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和急诊科等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

每 7 天检测 1 次。

普通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指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和急诊科等重点岗位以外的工作人员(含医务、行政、工勤人员等)。

医疗机构住院病区陪护人员。

医疗机构参与新冠肺炎疫情流调 、采样 、检测 、消毒,

涉及新冠肺炎医疗废物、污水处置的防控工作人员,参与现场处置的防控工作人员的工作期间及结束后 14 天内。

医疗机构参与涉疫风险人员排查以及为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人群提供上门服务的社区三人小组工作人员。

“应检尽检”重点岗位人员?

口岸、海关、边检工作人员,负责入境人员转运安置工作的工作人员,多次往返公务或紧急公务豁免隔离人员。

直接接触进口冷冻食品从业人员(包括码头装卸、冷库搬运、分装等人员)。

内地籍跨境货车司机(包括内地接驳司机)、港澳流动渔民、国际航行船舶有关人员。

社区三人小组、公安监管场所工作人员及流调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

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外派人员、留学生及因私出国人员。

铁路、民航、公路、市内公共交通等交通运输服务从业人员。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医疗机构隔离病房、核酸采样检测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各级疾控中心、街道预防保健所工作人员。

医疗机构现场评估有感染高风险因素的人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患者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患者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