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制婴儿刷屏之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基因编制婴儿刷屏之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基因编制婴儿刷屏之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基因编制婴儿刷屏之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郑爽事件”被吃瓜群众称之为“大瓜”,一时间各种评论占据了各大媒体头版头条,有愤怒者、有质疑者、有叫嚣者,也有洗白者,无意间看到一位“勤奋的叶子君”写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郑爽代孕事件,我身边的公务员群体是怎样评价的?》,选择了身边三位非常有代表性的同事对此事件的评论,表达了当下普遍的一种价值观。



代孕,原本就不被法律和伦理所容,代孕之后又弃养,这更不被道德所容,郑爽事件看上去事情不算大,却足以引起公愤,就连央视等主流媒体也发表评论,认为“代孕弃养法律道德皆难容”。


在这篇《郑爽代孕事件,我身边的公务员群体是怎样评价的?》文章中表达的观点主要有三个:


1、从树立正确价值观导向的角度,郑爽的行为反人类,必须要全面封杀。


2、是对生命的漠视,对母亲的侮辱,代孕会造成更多的弃婴。


3、代孕产业会对底层女孩形成灭顶之灾。


三个观点和犀利,很有代表性,也非常的正确,代孕一直以来都不被法律和道德所容,自然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在目前的价值观中,代孕没有立足之地。都说“存在即合理”,那么“不存在”自然也有“不存在”的理由。



我突然想到了几年前的一个新闻,当时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在凭借着有限的记忆,还是找到了这则消息,说的是基因编辑。


2018年,《环球网》报道,一则消息在中国互联网上刷屏:中国科学家贺建奎26日宣称,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这则消息一经出现,立即引起了广泛的质疑,有消息称,122位中国科学家当天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此试验。


国外的科学家更是对此实验予以强烈谴责,CNN在26日的报道中称,“多国专家都对这种技术的使用表示愤慨”,还称这可能“引发巨大的科学和道德困境”。


牛津大学实践伦理中心主任朱利安·萨乌莱斯库将这对经过基因编辑后出生的婴儿称为“基因俄罗斯轮盘赌”,表示这个实验很可怕


德国伦理委员会主席彼得·达布罗克对此事表示强烈谴责,称其是“不负责任的人体实验”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以及基因学期刊的编辑基兰(Kiran Musunuru)博士认为在道德和伦理上站不住脚。



代孕和基因编辑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个人认为他们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正如科学家评价的那样,在法律上和道德上都站不住脚。


我比较认同的一句话就是:是不负责任的“人体实验”


代孕,到底是有多少是因为不孕不育才选择的这种方式呢?恐怕很少,尤其是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情况之下,几乎不需要通过代孕的方式就可以获得健康的宝宝,在这个产业链下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从法律、道德、伦理的角度讲,代孕完全违背了人们应该有的价值观。


包生男孩如果是女孩就打掉,存在缺陷被丢弃,如此的践踏底线,央视称其为“漠视生命令人发指”,这不就是真真切切的不负责任的“人体实验”吗?



郑爽代孕事件为何持续发酵?为何会引发全网的讨论?仅仅因为她是一个明星?其实不然,因为郑爽的这种行为触碰了所有人不能容忍的底线。


从一开始,或许群众还是抱着“吃瓜”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情,但是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这件事情背后的法律、道德和伦理意义。


都说细思极恐,当你真正想明白了代孕、弃养背后带来的巨大的危害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抵制,包括主流的9大媒体也在发声,对代孕弃养的行为予以谴责。



电视剧《琅琊榜》中有一段“朝堂论礼”的情节,说的是“理不辨不明”,其实通过郑爽这件事情,在全社会引发广泛的讨论,也可以说是一件“论理”,再次让人们去讨论代孕这件事情的法律、道德和论理关系,再次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代孕本就是违背了法律、道德和论理,这是决不允许存在的行为,从而再一次的指导我们全社会来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基因编制婴儿刷屏之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