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显示骶骨有黑点是什么原因(骶骨上方发黑)影像显示骶骨有黑点是什么原因(骶骨上方发黑)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影像显示骶骨有黑点是什么原因(骶骨上方发黑)

影像显示骶骨有黑点是什么原因(骶骨上方发黑)


“北平说”开栏语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张北平主任医师及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将通过本专栏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养生保健及中西医防治知识,为您的消化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今年65岁的陈叔因其姐姐患结肠癌去世,在儿女的劝说下行结肠癌筛查,陈叔的棋友张叔刚好有类似的情况,两人便相约到广东省中医院。

在进行了胃肠镜检查后,陈叔的胃肠道没见到异常,反倒是张叔的肠子里发现了一颗直径15mm的大息肉,医生征得张叔家属同意后进行了内镜下的肠息肉切除术,然后把整个息肉拿去做病理检查。过几天病理结果出来了,提示管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底切缘阴性。

医生告诉张叔可不能低估这枚小小的结肠腺瘤性息肉,它已经在结直肠癌的边缘,好在及时做了此次肠镜检查。

张叔感慨万分,原来没有任何症状,肠子里也会长肠息肉。幸好听了朋友的建议,这颗藏在肚子里的定时炸弹才能被及时拆除,避免了发展为结肠癌的风险!


【北平说

一、结直肠癌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结直肠癌(包块结肠癌、直肠癌,统称为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是我国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高发肿瘤。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腺瘤出现到发展为肠癌的过程比较漫长,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发展期。这就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

二、 结直肠癌有哪些症状?

①排便习惯于粪便性状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加,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液或粘液。
②腹痛:持续性隐痛,但不能明确具体的疼痛部位;也可能是腹部不适好腹胀感。
③腹部肿块:多为肿瘤本身,有时可能为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
④全身症状:贫血、乏力、低热和不明原因的消瘦。
⑤当肿瘤侵犯临近器官和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痛、血尿;若侵犯骶前神经可出现骶尾部剧烈持续性疼痛。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没有任何症状,有肠道报警症状,大都已经发展为晚期的结直肠癌,所以结直肠癌的预防关键在于早期筛查,早期发现。


三、哪些人需要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临床上,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大肠癌筛查策略,分为一般风险人群、散发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和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1)一般风险人群:指其一级亲属没有结直肠癌病史,本人没有结直肠癌、肠道腺瘤或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病史,粪便潜血试验阴性的人群。

筛查建议:推荐在40岁起首先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50岁起进行大便隐血检测、结肠镜检查等结直肠癌筛查。

结肠镜检查:

①发现腺瘤者,每隔1-3年复查结肠镜;复查再发腺瘤者,继续每隔1-3年复查结肠镜。若无复发,复查间隔延至3-5年。

② 未发现腺瘤者,每隔5年复查结肠镜。

后续筛查每年至少检查1次大便隐血检测,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

(2)散发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应综合年龄、性别、BMI等基本信息结直肠癌家族史、肠息肉等疾病史、以及吸烟、饮酒等多种危险因素来进行综合判定。如本人有结直肠腺瘤、癌症病史、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炎性肠病者等人群均属于高风险范围,应在40岁起或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结直肠癌患者提前10岁,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参加结直肠镜检查。

(3)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大肠癌林奇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等,需到有资质的医疗中心接受医生的正规的诊断和治疗。


End

【专家简介】

张北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大科副主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吉良晨教授学术继承人,日本北里大学病院研修医,第六批国家千百十人才高校培养对象,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人才,入选第8批第9批岭南名医录,2017首批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保健协会脾胃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胃肠、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道梗阻的内镜下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结直肠息肉管理项目分中心、国家胶囊内镜研究中心临床培训基地、国家幽门螺杆菌分子诊断中心广州分中心。牵头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岭南中医消化内镜医疗联盟及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
在学术带头人余绍源、罗云坚及黄穗平三位教授指导下,在学科带头人、脾胃病暨消化内镜中心大科副主任张北平引领下,大德路总院脾胃病科主任张海燕、二沙岛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王静、芳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陈延及大学城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添文带领团队,继往开来,携团队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一手中医,一手内镜,医镜融合,致力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消化道早癌以及炎癌转化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胆胰疾病等,尤擅长消化内镜下3E技术(ESD、ERCP、EUS)等各种手术治疗及术后中医药促进康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深受患者欢迎。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 莫嘉浩 张家慧
执行编辑:刘文婷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影像显示骶骨有黑点是什么原因(骶骨上方发黑)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