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霉素是什么原因森霉素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森霉素是什么原因

森霉素是什么原因()

点击文章右上角,即可关注柑露生态农业

来源:农财网柑桔通

第一组:蝽象

柑橘区主要的蝽类有长吻蝽、稻绿蝽以及麻皮蝽、茶翅蝽等。比如长吻椿,4月开始出蛰活动,产卵期5-10月,7月产卵最多。卵产于叶面,少数产于果面,每一卵块14粒,常呈B形排列。

7-8月为若虫盛发期,危害正在膨大的幼果,1棵树上至少有10多头若虫分散为害,吸食果汁导致幼果严重脱落。

11月大部分蜕皮变为成虫,12月上旬开始陆续越冬。成虫常栖息在果实和叶片上,一遇惊动即飞逃。

黄斑变硬紧缩,果实发黄

药剂可以选用48%的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药剂增加,高效氯氟氰菊酯,或雷宽噻虫啉,或氯氰菊酯+噻虫嗪。

备注:以上图片部分来自于艾丽澳农化

第二组:大实蝇、小实蝇

柑橘大实蝇幼虫在果实内部穿食瓤瓣,使果实内部腐烂、脱落。严重时满园落果。成虫体黄褐色,复眼亮铜绿色,单眼三角区黑色;触角3节,黄色,端节扁平膨大,角芒很长。

远距离传播主要是认为携带被害果,或被害果随水流漂到下游,或越冬蛹随带土苗木传播到新区。

柑橘小实蝇,又称橘小实蝇,东方果实蝇。主要寄主柑橘、芒果、番石榴、番木瓜、杨桃、枇杷、桃、梨等多种果树。幼虫蛀食果肉,导致果实腐烂、脱落。远距离传播主要是认为携带被害果,或被害果随水流漂到下游,或越冬蛹随带土苗木传播到新区。

果实蝇由于位于果实内部因此较为难治,可以考虑使用秋妙果实蝇饵剂,类似病毒式的杀虫作用,即雄蝇吸食药物后再与?蝇交配,还会感染雌蝇,致使死亡。一般一只雄蝇会有20只雌蝇对象。果实采摘期前1~2个月开始使用,每月使用一次,2瓶260元。

第三组:柑橘矢尖蚧

主要寄主柑橘、龙眼、黄皮、芒果、番石榴、桃、李等果树。成虫、若虫、固定于叶片、果实和嫩梢上吸食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果实被害处呈黄绿色斑,果畸形,外观差,果品劣,并引发烟煤病。严重时,叶枯枝干,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柑桔矢尖蚧在柑园中是中心分布,常由一处或多处生长旺盛且阴蔽的柑桔树上开始发生。然后向周围扩散蔓延至整个桔园,山坡呈现出中心点至片的延伸,一般大面积成灾的情况较少;树完全封闭的虫口密度大,受害重;树势弱且管理差的受害也重。柑桔矢尖蚧的短距离传播,主要是经枝叶相邻接触、人员进出沾带及风吹扩散;长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幼苗、枝条的引进和果实的运输而扩散。

一年发生3~4代,田间时代重叠,以雌成虫和少数幼龄若虫越冬,翌年4~5月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9℃时,越冬雌成虫开始产卵于壳下。10月以后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7℃停止产卵,在田间一龄若虫分别于5月上旬、7月中旬、9月下旬出现3次高峰。广东每年4月中旬开始可见游动若虫。密植柑橘园树冠交叉郁闭、疏于管理的果园易爆发。

药剂可以选择雷宽噻虫啉+乐透,或飞特佳10%烯啶虫胺+乐透,或噻虫嗪加高效氯氟氰菊酯。

第四组:红蜘蛛

主要寄主柑橘、荔枝、梨、桃等果树。成螨、若螨和幼螨刺吸柑橘叶片、绿色枝梢和果实汁液、破坏叶绿体。被害处呈现出许多灰白色小斑点,严重时,叶片和果面灰白色,叶片提早脱落,甚至导致落果,树势较弱,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年平均气温22℃以上地区,一年发生30代左右;年均温度20℃左右的地区,一年发生可达20代;年均温度18℃的地区,一年发生约16代;年均温度15~17℃的地区,议案in发生12~15代。田间世代重叠,各虫态并存。以成虫和卵越冬。夏季高温对其生长不利,虫口密度有所下降。

挂果树药剂可选用金鸣满 四螨·联苯肼+法蓝迪阿维菌素,或欧美阿维·乙螨唑+世佳虫清 虱螨脲。

第五组:锈壁虱

锈蜘蛛又称锈壁虱,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以果实危害较严重。叶片被害后,似缺水状向上微卷,叶背呈烟熏状黄色或锈褐色,容易脱落,影响树势和产量;果实被害后,流出油脂,被空气氧化后变成黑褐色,称之为\"黑皮果\",影响品质,且不耐贮藏。发生早期,果皮似被一层黄色粉状微尘覆盖,不易察觉,待出现黑皮果时,即使杀死虫体,果皮也不会恢复。因此,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的发现。

亚热带地区一年发生18代,中亚热带22代,南亚热带24-30代,时代重叠。以成螨在柑橘枝稍的腋芽缝隙和卷叶内越冬。春季气温上升至15度时,越冬成螨开始取食危害和产卵活动,每一雌螨产卵量可多至30-40粒。4月中旬向春稍叶片转移,5月上旬向幼果迁移。高温干旱利于其发生。

第六组: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主要病菌在病组织上越冬,靠风、雨、昆虫和枝叶交接从伤口、气孔和皮孔等处浸入而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病苗木、接穗和果实。高温多雨,刮大风,易于病害流行。该病从4月~11月均可侵染发病,以9月最盛,夏梢最易感病,秋梢次之,早秋梢晚春梢再次之,春梢和冬梢不易感病。

受害叶片开始时在叶背出现淡黄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小斑点,继而发展成近圆形、米黄色病斑,叶片病部正反面突起,周围多有黄绿色晕圈,以后病斑表皮破裂,呈溃疡状。危害严重时引起落叶、枯枝和落果。

药剂可以选用噻森铜+春雷霉素,或是碧生噻唑锌+春雷霉素,或铜高尚+四霉素,或喹啉酮+中生菌素,冬季可采用志信77%氢氧化铜清园。

第七组:疮痂病

在叶片上初期为油渍状的黄色小点,接着病斑逐渐增大,颜色变为蜡黄色。后期病斑木栓化,多数向叶背面突出,叶面则凹陷,形似漏斗。严重时叶片畸形或脱落。幼果受害,多在谢花后开始,初期为褐色小点,随后渐扩大呈黄褐色斑,木栓化瘤状突起,严重发病时,病斑密集成片。

疮痂病菌以菌丝体在患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当气温回升到15℃以上,并为阴雨高湿的天气时,老病斑上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并借助水滴和风力传播到幼嫩组织上,萌发后侵入。潜育期10天左右。新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

药剂可选用:巴斯夫百泰唑醚·代森联、志信万生 代森锰锌、卓典 苯醚甲环唑、众艳 苯醚甲环唑等。

龙盾醚菌酯+凯阅克菌丹,或明润丰吡唑戊唑醇

第八组:浮皮果

柑橘浮皮果是指柑橘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与果肉之间产生间隙,造成果皮鼓起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成熟后期的柑橘果实中。浮皮是一种果实生理性枯水病害,其发生与品种、树势、结果量、施肥、收获期等有关。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一、底肥使用不当。重施化肥、含氮过高的化肥。二、挂果枝条选择不合理。如选择一些营养枝、直立枝、病残枝作为来年开花坐果的母枝,会增加浮皮果出现的概率。三、激素使用过多。四、土壤水分控制不好。果实膨大转色期若水分供应不均衡,剧烈波动,果肉和果皮生长发育的速度不一致也会导致浮皮果现象。

在着色前,可以适当用速亮芸苔素内酯或真多安胺鲜酯+美护磷钾500倍液或衡甲动力500倍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九组:脐黄病(发生在橙类上)

脐橙脐黄病主要发生在第二次生理落果以后,即在6月底至8月中旬,其症状是从果实脐部开始发生黄化,初发病黄斑的范围大小不定,并渐向脐周围扩大,最后导致落果。该病发生除了与脐橙品种有关外,主要与管理栽培水平密切相关。该病主要在树冠外围中上部、果顶朝上或徒长壮枝上的脐橙发生。

叶片未见异常,最初脐部发病

黄斑迅速扩大,3-5天扩展到果面1/3随即造成落果

果胶质中柱与瓣连接点变褐,瓤珠基部变褐

发生脐橙脐黄病具体病因仍不明确。发病的严重度与树龄、品种和着果部位关系很大,随着树龄的增大,脐黄的发生率下降。

在五六月份打衡甲动力或美护磷钾或成绩好磷钾,在七月份打成绩好钙镁或嘉仕莱钙镁硼,能有效抑制脐黄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森霉素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