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黏乏力头晕心率不齐是怎么回事口黏乏力头晕心率不齐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口黏乏力头晕心率不齐是怎么回事

口黏乏力头晕心率不齐是怎么回事()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心律不齐,且身体低烧发热这个事儿。

身体为什么会低热?是因为感冒发烧了吗?

我跟你讲,原因之一,可能是你阳气不够啊。

我给你说个医案故事吧。

曾经有一位患者,女性当时年纪是30岁。

这个人,本来身体就不太壮实,很虚弱,而且畏寒肢冷,头晕乏力,心律不齐。不巧的是,后来,她意外怀孕,流产了。

从那以后,这人畏寒肢冷加重,动不动就出汗,出现了心慌心悸情况,而且低烧,体温总是在37.4摄氏度左右徘徊。这个状况,已经持续40多天了。

怎么办?赶紧就医吧。

刻诊,见患者舌淡,脉沉弱,浑身无力,语音低微。细问得知,她的大便不成形。

当时,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乃桂枝汤加上附子和党参。

结果,患者连用10剂,感觉身体有好转,体温下降到37.1摄氏度左右。

哪承想,这患者治病心切。看到情况好转以后,就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快点好利索。这时候,有人就跟她说了,你这就是感冒没好利索,怎么这么费事啊?你吃我的药试试。

结果,这个患者就吃了人家的药。这个药,基本就是发汗解表的。

可是,这么一吃,坏了。患者立刻大汗不止,畏寒肢冷加重,体温瞬间上升到37.8摄氏度。心悸,脑袋眩晕,手发颤,起床和转身都无法实现了,而且气短懒言,面色白,口不渴。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过速。

这可咋办?赶紧把之前治疗有效的医家找回来。

医家一看,鼻子好悬没气歪了:“你说你,本来挺好的,自己乱吃什么药啊”!

于是,书方一首:制附片,白术,芍药,茯苓,生姜,生晒参(打),黄芪,龙骨牡蛎。

结果,患者服药以后,出汗的现象渐渐缓解。5剂以后,自己能起床了,手颤现象消失,而且体温降至正常。

就这样,原方加减,继续调治半个月,患者终于痊愈了。

这是一张在中医业界很有名气的老医案,曾记载于《医话议论荟要》一书里头。

这里头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起来,也很简单。

我跟你讲,这就是一场阳气的保卫战。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一开始,这个女子就是素体阳虚之人。偏偏,她引产了。

引产这个事儿,对她身体的打击很大,加重了她阳虚的状态。所以,在那以后,她的畏寒肢冷现象加重了。

阳气虚,固摄失常,所以患者就爱出汗。阳气无法鼓动全身机能,所以心慌心悸、心律不齐,语音低微、乏力、舌质淡,脉沉弱。

脾阳不足,运化失常,她的大便就不成形。

这个时候的患者,为什么会低烧呢?因为你的阳气太少了。阳气亏少,肾中太寒,所以仅存的一点阳气被迫外浮,于是就低烧。从中医辨证角度看,有一点真寒假热的意思了。

请注意,这个时候,虽然患者也有畏寒怕冷的现象,但是,这和外感风寒完全不一样。治疗的基础,是温补阳气。

因此,医家最初用了桂枝汤加上附子和党参。附子党参,温补脾肾之阳。桂枝汤,可以调和营卫,改善畏寒肢冷,爱出汗的现象。

本来,这个事儿已经开始好转了。可是,患者求治心切,又听信别人的话,吃了发散解表的药。这一下,坏了。

为啥吃发散解表的药啊?原因,就是不了解病因病机,以为自己的症状是感冒所致。这就是医盲啊,医盲导致的悲剧。

发散解表,目的就是让人多出汗。通过出汗,把让人感受的风寒之邪带出来。但是我方才说了,患者不是源于外感。她的低热等症状,源于阳气不足。

现在,你出大汗,就会把阳气带出来(津能载气)。阳气随着大汗而流失,阳虚现象就更严重,于是,患者本来平稳的病情一下子反弹,她又开始发烧了。

至于说心律不齐、面晄白、气短懒言、畏寒肢冷更甚,手抖头晕,心悸心慌,这些都是阳气外失的结果啊。

咋办啊?还得补!无论如何,得把阳气守住,不然就很麻烦了。

怎么补?你看医家用到的方子:

制附片,白术,芍药,茯苓,生姜,生晒参(打),黄芪,龙骨牡蛎。

这里头,制附片、生晒参、生姜鼓舞阳气。白术、黄芪益气固表,配合龙骨和牡蛎来止汗。茯苓健脾宁心,芍药缓急敛阴止颤。芍药本身也有敛汗的功效。

如此一来,患者的根本问题就得到了改善,其一系列危象,就自然化解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反复丢失阳气,又保卫阳气的“战斗”。幸运的是,医家和患者打赢了。

通过这个医案故事,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阳虚发热这个事儿,虽然在生活中不常见,与普通人的生活距离较大,但是它的确是存在的。

尤其是术后、产后、身体虚弱的人,莫名低热,心律不齐,心慌心悸,要考虑是不是阳气不足的问题。这时候,千万不要以为患者感冒了,于是使劲儿发汗。

否则,容易让阳气外泄,后果就很可怕了。

其次,我跟你讲,有事儿没事儿,要多学中医知识。上文医案里的患者,就是因为不明白基本的病因病机,听信他言,导致病情反复的。

如果我们能对中医的基本道理,多懂一些,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当然,这也需要作为医家,要孜孜不倦地做科普,要有帮助更多人懂医、学医、了解中医的心愿。

只有这样,才能利用一切机会,把中医的道理认真讲给大家听。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口黏乏力头晕心率不齐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