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半月肌肉鼓包是怎么回事(肌腱手术后一个月鼓包)手术后半月肌肉鼓包是怎么回事(肌腱手术后一个月鼓包)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手术后半月肌肉鼓包是怎么回事(肌腱手术后一个月鼓包)

手术后半月肌肉鼓包是怎么回事(肌腱手术后一个月鼓包)

专家简介: 赵凤林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 疝和腹壁外科,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各类疝气的外科诊疗。

什么是造口旁疝?

肠梗阻、直肠癌、膀胱癌等疾病的患者中,有一小部分人由于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方法已经无法阻止病情恶化,只能手术切除部分肠管或膀胱来保住性命。当这些原本用于储存粪便、尿液的器官被切除后,医生会在患者的腹部开一个小口,让剩余的肠管临时或永久替代肛门的作用,以保证病人的正常排便、排尿。

只要把存留的肠道或输尿管接到腹部的开口,粪便和尿液就会通过这个小口不自主地排出体外,不受控制,不能“憋到厕所里解决”。所以造口手术后,患者需要一直在造口处粘贴一个粪袋,来装排出粪便或尿液。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腹壁造口后将受到很大影响。

人的腹腔是一个压力很大,被各种脏器填满,很拥挤的部位。一旦肚皮上某块区域变得薄弱,压力就会把肠子在这块区域推出去,外观上就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包块,这就是疝。造口旁疝是造口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在接受腹壁造口时,医生把肠子穿过腹壁,做一个2厘米左右的切口,那么这个切口和它周围的肚皮就很容易出问题,患者腹壁薄弱、术后慢性咳嗽、便秘、营养不良、肥胖、年龄过大和局部感染都可能会导致造口旁疝发生。

造口旁疝患者腹部造口处向外突出,鼓起来成一个包块。在咳嗽,搬重物,用力排便排尿时,腹部肌肉收缩,腹内压升高,对造口进一步造成冲击和压力,包块会变大、变得更突出。造口旁疝的本质是结肠或者直肠顶着手术后相对变薄的那部分肚皮突了出来。除了造口用的肠管之外,腹腔内还有其他的肠管、脏器,都有可能从这个造口旁边疝出。

得了造口旁疝怎么办?

造口旁疝一旦出现,基本不会自愈,手术修补造口处薄弱的肚皮部分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当造口旁疝的肿块尚不太大时,可以先保守治疗,也就是使用专用的腹带紧紧裹住腰腹,局部压迫防止造口旁疝扩大,让肠子受压“突不出来”。

如果患者的疝块较大,难以回纳,突出的部分肠管血液由于受到造口处皮肤的压迫,循环不畅,就有发生肠梗阻和肠梗死的可能,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造口旁疝和常见的其他疝气不同,腹壁造口这个缺损是有功能的,是必须要保留的,手术时不能修补完全。所以就算手术治疗造口旁疝,还是无法解决根本病因,传统修补术后复发率很高。

以前的造口旁疝修补手术是传统的开放式手术,伤口较大,术后护理难度大,恢复时间长。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修补造口旁疝已经成为治疗造口旁疝的最佳手术方式,安全有效。这种手术只需要在腹部开三个0.5~1公分的小开口,从这三个开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在显示屏上获得视野,在屏幕的监视下,植入专用的修补片并固定。修补片可以增厚腹壁的薄弱处,有效防止肠管从腹壁突出。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造口旁疝创伤小,感染风险小,手术并发症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腹腔镜下的造口旁疝修补术有 Keyhole、Sugarbaker,及Sandwich的方法,这三种手术较之前的手术方式,在术后复发率、手术后舒适度及创伤恢复方面均有较大进步,相当多的造口患者因此受益。随着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修复材料的不断发展,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使得复发率大为降低,患者得以较快的恢复日常生活,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



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造口旁疝修补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修补过程当中,手术器械和腹腔镜对手术区域的组织、肠管有损伤。这会导致手术以后出现隐匿损伤、肠管破裂,最终引起腹腔的感染。疝修补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大概是百分之一。但是只要手术当中及时发现,甚至于手术以后能够做到及时发现,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处理,防止造成严重的后果。

另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手术后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的感染。修补造口旁疝的手术和普通的切口疝的修补不同,造口旁疝的区域有肠管造口,要承担排泄排泄物的功能,包括尿液和粪便。粪便中含有有刺激性的物质和多种细菌,会导致修补周围的区域的感染。手术后,修补区域出现皮肤感染是非常棘手的。

还有一种造口旁疝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造口肠管本身不出现感染、缺血、坏死、塌陷情况,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发生了造口的脱垂。此外,术后还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对麻醉的反应,患者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等。还有腹胀和浆液肿。浆液肿是原疝囊的积液,大多可自行吸收,少数患者经2-4次抽吸后可消失。腹胀是人体对植入补片的反应,可逐渐缓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手术后半月肌肉鼓包是怎么回事(肌腱手术后一个月鼓包)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