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总是觉得自己会摔是怎么回事(走路总感觉要摔)走路总是觉得自己会摔是怎么回事(走路总感觉要摔)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走路总是觉得自己会摔是怎么回事(走路总感觉要摔)

走路总是觉得自己会摔是怎么回事(走路总感觉要摔)

小孩走路摔跤对于刚刚学习走路的宝宝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摔一跤爬起来继续走,在无数次跌跌撞撞后走起路来越来越平稳。

但也有一部分孩子,两岁以后,甚至四五岁走路依然十步一摔,百步一倒,让人猝不及防,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真的是孩子粗心大意,走路不当心吗?不一定!如果孩子频繁出现走路摔跤、脚步漂浮、奔跑的时候停不住等等现象,家长需要重视,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一:视觉功能发展不良

现今很多家庭依赖于给婴幼儿使用“学步车”,诚然学步车极大地解放了宝爸宝妈的双手,但是一些弊端也不容忽视。孩子长期待在学步车内,身体活动范围被大大缩小,尤其是在爬行敏感期,若因学步车而缩减爬行时长,则极其容易造成孩子视觉空间感和视觉聚焦能力不足。

视觉空间感不成熟,往往就无法良好地掌握自身和环境中人事物的相对距离、方向和位置,容易有眩晕的感觉而摔跤。而视觉聚焦能力不足,又会因为无法看清正确位置,导致上下楼梯踩空。不仅如此,假如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那么视觉广度也会随之变窄,从而导致他们对外围环境的差异观察力不够,结果就容易因为关注不到平地的障物而被绊倒。

二:肌肉张力和骨骼支撑力不足

骨骼是帮助人体维持平衡(姿势)的重要结构,肌肉是帮助人体变换姿势的重要结构。骨骼越强壮,其支撑力就越强,身体就越能够维持平衡的姿势。而肌肉则包覆在骨骼的外面,负责控制骨骼的屈伸活动,所以肌肉张力越强,对肢体的姿势变换和维持能力就越灵活越持久。

但是,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丰富均衡的营养吸收,以及缺少锻炼(户外运动少),导致身体需要的营养(包括食物营养和感觉刺激“营养”)供给不足,肌肉张力和骨骼支撑力不足,那么他自身的能量就无法正确、有力地控制身体四肢的姿势,从而变得容易摔跤。

三:前庭刺激不足,肢体平衡能力差

前庭系统不仅是大脑的门卫,帮助过滤和筛选进入大脑的信息,也是人体的预判系统。它会时刻关注着我们头部角度、位置和速度的变化,告诉大脑我们的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侦测身体与重力的关系,并且把这些信息告诉身体的其他系统,以便及时做出反应。

所以,前庭系统能够起到维持身体平衡,掌握身体姿势控制和维持的功能,并且发展出良好的核心肌肉群,以保证我们的坐姿和站姿。

如果孩子的前庭刺激不足,导致大脑无法迅速、正确地对外界的环境做出良好的适应性反应,那么身体也就无法取得大脑的正确指令做出协调动作,无法在运动中让身体保持平衡,从而就容易出现摔跤的情况。

四:本体觉发展不成熟

本体觉指人体的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在不同的状态所产生的感觉。它可以给我们提供身体、头和四肢等位置和方向的信息,告诉我们动作的速度和时间信息,身体肌肉拉伸的长度,关节的位置,身体移动的速度快慢等等,就像大脑中的“导航系统”,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身体任何部位是静止还是运动、是快还是慢以及处于什么状态和姿势。

本体觉不成熟,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身体控制能力就不好,孩子就难以掌握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难以做出适切的环境互动行为,经常摔跤就是其典型表现之一。

问题已经找到了

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的时间!

1、视觉功能发展不良的孩子,如果孩子不足三岁,家长一定要让他把未做的“功课”——要让孩子多爬,同时适当进行旋转,摇晃等相关活动;如果孩子已经超过三岁,除了爬行、旋转、摇晃等运动外,还需要加上跳跃、上下攀爬等运动。当然,视觉追踪训练,比如依次数出舒尔特表格的每一个数字等,也是绝对不能少的。

2、针对前庭刺激不足,导致肢体平衡能力差的孩子,父母在家可以多进行一些辅助性的改善措施。比如,对三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多让他们进行一些爬行、旋转、摇晃的运用,对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在三岁前的基础上,再添加诸如跳跃、上下攀爬及感受速度类的运动。

3、对于因本体觉发展不成熟而摔跤的孩子,家长一是要多给孩子做好触觉按摩,帮助孩子打通全身的神经通路,二是要多带孩子进行攀、爬、滚、蹦、跳、旋转、摇晃、挤压等运动,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肌肉张力和骨骼支撑力不足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改掉偏食、挑食的毛病。同时更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给孩子提供走路的机会,多晒太阳,如此一来,既增进孩子对钙的吸收,又增强孩子的肌肉张力和骨骼支撑力。

谢谢您的阅读和支持,帮忙点赞鼓励,以后会发布更好的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走路总是觉得自己会摔是怎么回事(走路总感觉要摔)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