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是怎么回事(剧烈运动引起低血糖)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是怎么回事(剧烈运动引起低血糖)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是怎么回事(剧烈运动引起低血糖)

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是怎么回事(剧烈运动引起低血糖)

今天,在门诊听到病人疑惑的说,为什么别人运动后血糖降低了,而我却升高了呢?那么,我就来给大家答疑解惑吧!

一般来说,餐后进行运动,血糖基本都能够有所下降。但是,有的糖友说,自己在运动后发现血糖没有下降,反而更高了。这是为什么呢?

01 运动强度过大

运动强度过大、过于剧烈,产生应激状态,导致血糖升高。当人体的运动强度过量时,这时交感神经明显兴奋,接着就刺激人体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并刺激肝脏将储存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直接释放到血液当中。当血糖升高的速度大于肌肉吸收血糖的速度时,测血糖值就可能偏高。

02 血糖控制不稳定

血糖没有控制好,病情比较重,身体很虚弱,此时运动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还有些糖友血糖波动较大,亦或者是脆性糖友,平时的血糖就是忽高忽低极不稳定的,即使是运动后测量血糖升高或者降低都是很常见的。

对于这样的糖友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让血糖值恢复稳定,只有将病情控制稳定,运动才能真正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03 运动前血糖太高

如果运动前血糖就很高(如>15mmol/L),这时再去运动,会加重胰腺的负担,使胰岛素缺乏加剧,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来提供能量,会代偿性的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可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这是相当危险的。

所以,在运动之前,糖友要测血糖,因为有些糖友血糖较高是不适合运动的,一般认为血糖值在5.6~13.9mmol/L的范围内开始运动都是比较安全的。

04 运动后马上测血糖

在运动之后马上测血糖可能会存在降低和升高两种常见情况。这是因为当运动完时,无论是轻微运动还是稍微费力的有氧运动,都会产生一定的神经兴奋,这样就会刺激肝脏转化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糖友们在运动完之后要进行调整,让身体快速恢复正常状态,这个时候再测血糖的话,就会正常很多,运动的效果自然更加明显。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锻炼前、中、后的血糖变化,如果血糖低于5.6mmol/L,应在锻炼前适当吃点含糖食物;血糖值为5.6—13.9mmol/L,通常最适宜锻炼;若大于13.9mmol/L,就应放弃运动,等血糖降下来后再考虑。

运动时间:餐后1小时-2小时,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应持之以恒。

运动方式:可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步行运动最为方便易行。

运动强度: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效果,但也不能盲目加大运动量,一般以中等强度的运动为宜。运动后心率以小于“170-年龄”为宜,例如60岁患者运动后的脉(心)率不应超过110次/分(170-60=110)。也可以用运动时喘气但是可以不费力说话为标准。

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在空腹或餐前运动,一般在餐后1-2小时运动较佳。随身携带饮料、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运动前后及运动期间不要喝酒,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是怎么回事(剧烈运动引起低血糖)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