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在中医认为是什么原因(中医对低血糖的解释)低血糖在中医认为是什么原因(中医对低血糖的解释)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低血糖在中医认为是什么原因(中医对低血糖的解释)

低血糖在中医认为是什么原因(中医对低血糖的解释)

低血糖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的症状群,发作时血糖浓度低于55毫克%。低血糖症状的轻重、发展快慢、持续时间长短均与血糖值高低有密切关系。血糖值愈低,发展愈快,持续时间愈长,症状愈严重。

低血糖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但有时因症状较轻,患者多不加以重视,医务人员也容易疏忽面造成漏诊或误诊,致使患者症状逐渐加重。

引起低血糖症的病因较多,常见的有以下数种:①胰岛功能亢进症;②胰岛外细胞瘤;③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④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⑥肝炎;⑦肝硬化;⑧肝糖原累积症;⑨下丘脑疾病;⑩脑干疾病;⑩荔枝病等等。

此外,过度消耗,摄入不足,重慢性疾病,年老衰弱,妇女哺乳、妊娠等,均可引起低血糖症。应用胰岛素过量或应用苯乙双胍、甲苯磺丁脲、水杨酸制剂、保泰松、氨基酸、心得安、抗组织胺类药物、异烟肼等均可引起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有:饥饿感,软弱,疲倦,出汗,紧张,脸色苍白,心悸,血压偏高,恶心呕吐等等,如血糖下降较快的症候群。如血糖下降较慢,历时久,血糖甚低,则可表现为精神失常,表情特异,易激动,恐惧,慌乱,狂躁,继之出现头痛、头昏,视力障碍,肌力软弱,痉挛状态,眼球肌瘫痪,反射亢进等。

低血糖症可通过血糖测定,饥饿试验,口服葡萄谢耐量试验等检查而确诊。

另有一类功能性低血糖,多发于中年妇女、且常与情绪波动有关,均在饭后2—4小时发作,平素血压及血糖正常,发作时血压轻度升高,血糖可低至36毫克左右,口服及注射葡萄糖不得缓解。

低血糖症属于社国医学的“虚劳”、“心悸”、“眩晕”等范畴。《证治汇补》说:“虚者,血气之空虚也·……”,《景岳全书》说:“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疾病误治及失于调理者,病后多成虚损。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属木。凡人年迈气血衰弱,将息失宜,或妊娠哺乳,或疾病耗气伤津,皆可导致肝木失和,或因肾水不足,真阳失守,孤阳发越,水不涵木,木失所养,风自肝起,发为此症。治宜滋肝肾、补虚损。

急救治疗

参麦针20—30毫升加于10%葡萄糖液500毫升作静脉滴注,并口服糖开水。

其他疾病继发低血糖的治疗

熟地30克,龙眼肉15克,党参60克,当归20克,炙黄芪30克,炙甘草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川芎12克,饴糖30克,水煎服。

功能性低血糖

方一:当归30克,淮牛膝30克,麦冬12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玄参12克,茯神12克,生麦芽15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方二:杞菊地黄丸,每次服10克,每日三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低血糖在中医认为是什么原因(中医对低血糖的解释)
分享到: 更多 ( 0)